余秋雨 官方网站

http://yuqiuyu.artlianhe.com

余秋雨

总浏览人气:113566

余秋雨,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,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。中国著名文化学者,理论家、文化史学家、散文家。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。 1980年陆续出版了《戏剧理论史稿》《中国戏剧文化史述》《戏剧审美心理学》。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。 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。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。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。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。
查看详情>>

余秋雨 艺术家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余秋雨: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

   

   作为知名的文化学者、畅销书作家,余秋雨曾经影响了一代人,甚至,其代表作《文化苦旅》《千年一叹》《霜冷长河》等引发了一场盗版热。这些年,余秋雨曾经多次应邀举行和读书相关的讲座,或者在媒体采访时谈及与读书相关的话题。虽然他是博览群书的学者,但他并不主张人们读太多的书。

  在余秋雨看来,读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,而有些人之所以从中感受不到乐趣,是因为“读得太多”,所以需要“减肥瘦身”。他把那些勤奋地“借书、买书、藏书、啃书”,却回答不出最喜欢哪几本书、最敬畏哪几本书、哪几位作家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人,比做“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、广散名片的人物,他们没有知己、没有深交”,所以读书才既无效又无聊。

  正因为如此,余秋雨总向爱读书的人建议,读书时要有所选择。他认为要选择一流的书来读,也就是阅读经典。他曾经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说过:“读书的横向并不最重要,纵向才是重要的。所谓横向就是指各个专业,理工农医等;所谓纵向就是指梯度,所谓的一、二、三流。各学科的最高等级都是合在一起的。”

  古往今来的经典作品很多,在这其中又该如何选择呢?对此,余秋雨的建议是,要寻找与阅读那些“与自己的生命有同构关系的图书”,也就是觉得与自己对路、能看得下去的书。在他看来:“书籍的灵魂与你的生命之间有一根缆绳,通过这根缆绳,你可以靠近伟大。”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书,无论怎样经典、在其所属的领域有怎样显赫的地位,余秋雨都不建议大家去阅读,因为“强扭的瓜不甜”。

  余秋雨主张亲近经典,觉得经典书籍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影响,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有三本书影响了他的人生。第一本书是美国盲人作家海伦·凯勒的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。他是从大学时代开始读这本书的,迄今为止一读再读,从中,他看到了“生命来之不易”,领悟到“人在绝境中可以创造很多灿烂的东西。不要抱怨,不要责怪,如果你还没有足够的创造,只能怪你自己没有努力”。余秋雨说,这本书带给他的,是无与伦比的震撼。第二本书是《心经》,这本书让他明白“世界上太多在意的东西,其实可以放弃”。第三本书是屈原的《离骚》,这本书则让他感受到了“有趣的诗画情怀”。

  在余秋雨看来,“只有书籍,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,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,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。区区五尺之躯,短短几十年光阴,居然能驰骋古今,经天纬地,这种奇迹的产生,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。”所以他说,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。


扫一扫关注微官网